本报北京7月15日电(记者徐日丹)今天下午,《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(修订版)》新书发布会暨“公诉的精神与使命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。会议发布了《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(修订版)》(下称《指南(修订版)》),并围绕法律职业共同体视野下的控辩审关系、新形势下出庭能力的挑战、优秀公诉人的培养与成长三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“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”,赋予检察机关更重责任,也对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2013年,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公诉厅组织编写出版了《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》(下称《指南》),该书成为公诉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。近十年来,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,刑事犯罪结构出现明显变化,刑事实体和程序法律不断修改完善,检察职能和机构进行了重塑性变革,刑事检察工作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,出庭公诉的形势任务、舆论环境和具体要求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,这给出版已近十年的《指南》提出了必须迭代更新的紧迫要求。2022年2月,经报最高检领导同意,在征求第一、第二、第四、第九检察厅意见后,最高检第三检察厅牵头组织12名全国十佳公诉人对《指南》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、修订。历经十个月的收集问题、起草提纲、专题论证、分工撰写、反复研究,几易其稿,最终形成了《指南(修订版)》。
《指南(修订版)》近100万字,较修订前增加了近40万字的内容,均是针对公诉人出庭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,如适应法律修改和实务发展需要,《指南(修订版)》专设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常见问题”一章,分门别类回答了办理有关黑恶势力、袭警、高空抛物等犯罪案件中的常见问题;结合经济、网络等领域犯罪专业性强、证据类型特殊等情况,《指南(修订版)》对司法审计报告的证据属性、证明能力等问题专门进行了全面阐述,同时在第四章专辟“网络犯罪的举证质证问题”一节,设定六个最为常见的庭审问题,给出了应对建议。
记者注意到,在突出强调公诉人出庭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基础上,《指南(修订版)》以常见问题应对为主,分别对出庭公诉工作中452个常见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。此外,该书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性问题给予了关注,专门增加一编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出庭公诉重点问题”。
《指南(修订版)》编辑委员会成员以及知名法学专家、法官、律师代表参加研讨会。与会人员讨论认为,《指南(修订版)》扎根公诉实践,释明专业难题,聚焦业务前沿,指导出庭工作,为公诉人出庭工作提供了权威、全面、准确、专业的指导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、可操作性,能够为形成崇尚法治的全社会共识,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发挥出积极作用。同时,大家围绕会议主题“公诉的精神与使命”,对提升新时代公诉人出庭能力,进一步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,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刑事公诉工作中的应用,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出意见建议。